close

〈南部〉聽見台南 彭筱涵錄製音景地圖

〔記者劉婉君/麻豆報導〕就讀研究所二年級的彭筱涵,為了投稿學術研討會,收集家鄉台南的聲音,並為了向旁人介紹收錄的聲音內容,著手挖掘背後的歷史故事,因而深入認識家鄉,目前已收集仁德、白河等十個地區的聲音,製成台南音景地圖,希望讓更多人「聽見台南」。

  • 彭筱涵利用音樂科技,收錄家鄉的聲音,創作台南的音景地圖。(記者劉婉君攝)

    彭筱涵利用音樂科技,收錄家鄉的聲音,創作台南的音景地圖。(記者劉婉君攝)

  • 彭筱涵利用音樂科技,收錄家鄉的聲音,創作台南的音景地圖。(記者劉婉君攝)

    彭筱涵利用音樂科技,收錄家鄉的聲音,創作台南的音景地圖。(記者劉婉君攝)

深入地方 認識家鄉

廿四歲的府城女兒彭筱涵,研究所主攻音樂科技,一年多前開始走訪台南各地,收錄仁德保安車站的廣播、新化天壇老人養護中心長者下棋及哼歌的聲音、白河水庫上游白水溪的溪流聲、鹽水打鐵店、七股鹽田剷鹽的聲音、官田水雉等,製作成台南的音景地圖,也成為有家鄉味又與眾不同的音樂表演。

彭筱涵說,為了介紹音景地圖的內容並且說服他人,半年前開始找資料,了解聲音背後的文化與故事。例如舊地名的由來、白河水庫淤積情形、水雉的生態等,過程中對家鄉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彭筱涵表示,採集聲音過程中,才知道市鳥水雉冬天、夏天的羽毛和叫聲不同;原來安平魚市場要在深夜十二點才開始營運,自己先看到家鄉的美,更想要讓他人體會。

為了讓更多人聽見台南不同的聲音,她計畫製作更輕便的紙質音景地圖,只要在地圖上用手揮過官田或白河,就可經由超音波啟動,播放代表各區的聲音。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68086 (摘自自由時報網路)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nplus1 的頭像
    tnplus1

    臺南37+1文創

    tnplus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