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井仔腳瓦盤鹽田」是北門的第一座鹽田,也是現存最古老的瓦盤鹽田遺址,原為清領時期的瀨東鹽場,原稱為「瀨東場」的井仔腳瓦盤鹽田原來設於鳳山縣大林蒲,後遭洪水淹沒,遷移到台南佳里的外渡頭附近,至清嘉慶23年(西元1818年)再遭水患肆虐,1818年遷此至今未再移位,是北門鹽場的第一口鹽田,也是台灣最古老的現址鹽田,至今有180多年歷史。

 

史書上記載,鄭氏諮議參軍陳永華,認為當時平埔族製鹽技術不佳,所煎出的鹽品質苦澀,於是改革製鹽方法,在海邊築埕,然後在其上鋪碎瓦片,再引水到鹽池,經由日曬成瓦上的結晶鹽。但是後期因人工成本過高的原因,於2002年結束了長達338年的曬鹽業,使原來遍布於此處的鹽田,漸漸荒廢棄置。 瓦盤鹽田呈現出馬賽克拼貼般的美麗藝術,遊客在此可體驗傳統曬鹽、挑鹽、收鹽的樂趣,是一處適合親子同遊的深度景點。

1.98格結晶池
2.以酒甕碎片鋪成,易吸熱,製鹽較快,較為潔淨
 
 


    鹽警崗哨在國家專賣制度下,國民政府來台後設置了鹽警部隊,用來守護鹽場內的鹽,晚上家家戶戶都已熟睡的時候,在鹽田裡巡視鹽田,守護國家專賣收入所得的來源,避免有人偷鹽販賣。
現在成為井仔腳的觀景台,居高臨下可以俯視整個鹽田,更可以看到台灣海峽與北門潟湖,讓視野變得更立體。

 

主要的功用是將鹵水由低水位的小蒸發池引入高水位的鹵池存放與增加鹽度。

但是現在雖已被抽水馬達給取代,但是仍提供給遊客體驗遊玩與了解舊時的鹽田文化。

 

 

 

 

有六格結晶池提供給遊客擔鹽、扒鹽,體驗以前的鹽工生活。

 

 

井仔腳除了有傳統日曬鹽文化之外,寬廣的視野與多變優美的夕陽更讓人流連難忘。

arrow
arrow

    tnplus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